跟著唐僧去旅行5_闖五烽篇

06-04_16-_08_19_095.JPG

PART Ⅰ_唐僧闖五烽(今鎖陽城西北)

    唐貞觀元年(西元627年)十一月中旬

    約莫半夜三更左右,玄奘與石槃陀來到了葫蘆河邊,遠遠地已經可以看到玉門關的身影了。於是順河更往上游走了十餘里路,這邊不但河寬變窄,旁邊還有樹林。因此石槃陀砍樹架木為橋並舖草填沙,好讓人馬得以安然而過。

06-06_11-_23_08_094.JPG

2016/06/06攝於玄奘取經博物館

 

    玄奘想到在瓜州蒐集資訊時,有人告訴玄奘此河_「洄波甚急,深不可渡」沒想到如今卻平安渡過,看來石磐陀的出現,真的是老天爺助他一臂之力。經過一陣折騰夜已深沉決定先行休息睡覺,而石槃陀也在距離玄奘五十餘步的地方席地而臥。

    就在玄奘將睡未睡之際,心中彷彿有著某種感應似地,他約略張開眼睛,忽然發現石槃陀輕輕拔刀、慢慢靠近。可是到了十來步遠卻又折回,彷彿心裏正在盤算且掙扎著某些事情的樣子。玄奘雖然無法解讀他的心思,但已經知道他有異心,於是坐起身來持續唸誦觀世音菩薩法號。石槃陀看到如此,知道師父已有戒心,於是回去臥好睡覺。

    天將亮的時候,玄奘為了喚醒石槃陀的良知,要他知道自己是弟子的身份,於是喝令他取水盥洗。就在吃完早餐即將出發時,石槃陀說:

    「弟子將前途險遠,又無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須夜到偷水而過,但一處被覺,即是死人。不如歸還,用為安隱。」(弟子認為前途既險又遠。而且沿路都沒有水草,只有五個烽火台下有水。師父您因為沒有出境許可,所以必須等到夜半之時,等到看守人員疲睏之際再偷水越境。但是只要一個地方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我勸您先回去瓜州比較妥當。)

    玄奘當然不會如此輕易取消西進的念頭。這時石槃陀張弓拔刀然後要法師走在前面,玄奘也肯定不會願意自己的後背成為箭靶。所以雙方僵持了一會後,沒辦法石磐陀只得先行。

    玄奘心頭狐疑四起。他一直搞不懂昨日對自己還畢恭畢敬的新收徒弟,到了半夜卻偷偷拔刀相向。然後就是勸自己不要再西行,接著就露刀張弓要自己走在前面。這擺明了準備動手殺人了,怎麼轉變會這麼大呢?難道他昨日答應當響導之時,就已經計畫要奪財害命了嗎?就這麼忐忐忑忑又走了幾里路,石槃陀終於停下腳步回頭說:

「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干也。」(弟子實在不能再陪您西去了,因為一家大小都依靠著我。如果我甘冒王法陪您偷渡而被抓到的話,這可是死罪一條呢!)

    原來他是為了自身的安危,才準備殺人滅口。看來他昨天答應自己要帶路,只是一時心直口快地答應。誰知一夜折騰之後看清其中的嚴重性了,才開始害怕、後悔。玄奘知道這種事無法強人所難,於是答應讓他自行回去。可是石槃陀還是不放心:

    「師必不達。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我看師父您應該很難過關。如果您被抓到又供出我曾幫助過你的話,那我該怎麼辦?)原來石槃陀害怕的就是玄奘供出他這個共犯,所以也不敢自行離開,放法師一個人獨自去闖關,因此準備殺人滅口。                    

    玄奘聽完後告訴他;自己是一個出家人絕不說謊。並且立下重誓_「縱使切割此身如微塵者,終不相引。」就算是身體被剁成灰燼,也絕不會牽連到你。)石槃陀聽到如此重誓後,才打消加害玄奘的念頭。而法師也就將石槃陀所騎乘的馬匹送給他,以感謝石磐陀砍樹鋪草,幫他渡過葫蘆河。
    自是孑然孤遊沙漠矣,唯望骨聚馬糞等漸進。頃間忽有軍眾數百隊滿沙磧間,乍行乍止,皆裘褐駝馬之像及旌旗槊纛之形,易貌移質,倏忽千變,遙瞻極著,漸近而微。………以下文言文省略)」

    (接下來的玄奘只得孤身在沙漠中挺進。在沒人嚮導之下,只得靠著駝馬的糞便,和人、獸的遺骨指路慢慢前進。剛從鬼門關逃出一劫的玄奘,由於精神高度緊張,再加上酷熱與脫水,已經開始出現幻覺。彷彿看到有千軍萬馬在沙漠中忽隱忽現,駝馬、軍旗在身邊來來去去。不斷飄移且千變萬化。怪的是遠看極為清楚,近看卻又模糊不清。玄奘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情形。初始以為是群盜賊,可是越靠近卻慢慢幻滅,所以認為是碰到妖怪。這時聽到空中傳來聲音_「別怕!別怕!」才稍感安心。就這樣幻幻滅滅走了八十餘里路,終於來到了第一個烽燧。

    玄奘為了避免烽燧守候者發現,所以潛藏在沙溝之中。靜靜等待夜色昏黑,才偷偷到烽燧的西側的水塘邊。

06-04_16-_15_07_104.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06-04_16-_18_49_109.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就在他喝完水正要拿水壺取水時,一箭射將過來差點射中他的膝蓋。玄奘一動也不動,本想藉著夜色掩護自己身影。但是不久又是射來一箭,才知道自己形蹤已露。於是大聲說:

    「我是僧,從京師來。汝莫射我。」我是個僧人,從京師來的。你別射我!)隨即牽著馬走向烽燧。這個烽燧的長官是個校尉,名叫王祥。他命人點起火把查看來人,看玄奘的打扮與氣度,相信他不是當地僧人。看樣子真的是從京師來的,便問他的來意。玄奘回答:

    「校尉頗聞涼州人說有僧玄奘欲向婆羅門國求法不?」校尉您有聽到涼州人說,有一個僧人要去印度取經嗎?)

    王祥回答:「聞承奘師已東還。何因到此?」聽說玄奘師父已經東返,你為什麼來到這裡?)

    玄奘馬上出示自己的度牒等身分資料,王祥才相信並好意相勸:

    「西路艱遠,師終不達。今亦不與師罪,弟子燉煌人,欲送師向燉煌。彼有張皎法師,欽賢尚德,見師必喜,請就之。」西方路途既艱辛又遙遠,我看師父您肯定無法到達。我現在也不想追究您偷渡的罪。這樣吧!弟子是敦煌人,我就送您到敦煌城。我們那邊有個叫張皎的法師非常敬慕賢才,如果他看到您前去必定欣喜。就請您跟我走吧!)

    玄奘有些急了。他害怕這位熱心為家鄉招攬人才的校尉,萬一拗起來硬押著他走的話該怎麼辦?於是義正嚴詞地說以:
    「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兩京知法之匠,吳、蜀一藝之僧,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以下文言文省略)(玄奘我出生在東都洛陽,我從小就是一個慕道者。東、西兩都的名僧大德,東南吳、蜀術業有專精的僧人,我無不向他們求教過?並盡心向他們學習。現在我與他們的對談應答,也都能平起平坐了。如果我只是為了自己的修為與聲譽,那我待在京城就好了。幹嘛來到偏遠的敦煌?儘管我在京城略有所得,但我心中始終有著遺憾。因為中原佛典教義尚有不夠周全之處,經義往往殘缺不全。所以才不貪惜自己的性命,不害怕艱辛危難,立誓要去西方尋找這些缺失的經文。)檀越不相勵勉,專勸退還,豈謂同厭塵勞,共樹涅槃之因也?必欲拘留,任即刑罰,奘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你不但不鼓勵反而專勸退意,難道你是厭倦這個塵世,而想與我一起共度涅槃嗎?如果你一定要拘留我的話,那就任憑處置。我是絕對不往東移動一步,來違悖自己先前的心願。)

    王祥聽完,敬佩與憐憫之心不由昇起。於是說道:

    「弟子是多麼有幸能夠遇到師父您啊!哪敢不共襄盛舉呢。師父您忙碌了一夜也該累了,請先休息吧!明天弟子親送師父指示路途。」於是在烽燧內設宴招待玄奘。

    第二天天一亮吃完早餐後,王祥差使手下準備食物、清水並親自送了十餘里。還告訴玄奘:

    「師從此路徑向第四烽,彼人亦有善心,又是弟子骨肉,姓王名伯隴,至彼可言弟子遣師來。」(師父!您就順著這個方向,直接就可以到第四烽燧。守燧的人非常有善心,又是弟子的宗親堂兄弟,名叫王伯隴。到了那兒您可以說是弟子指示您前往的。)這根本就是守關人員,公然指示偷渡路徑。所以兩人哭泣著拜別。玄奘是感恩王祥的鼎力相助,而王祥肯定是不忍玄奘即將面臨的生死行程。

06-05_11-_22_08_055.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玄奘依照著王祥的指示方向前進,當夜就到了第四烽燧。他不想節外生枝、多添變數,準備靜靜取完水就離開。待他來到水池邊,還沒動作箭已射到。於是就像先前在第一燧一樣,趕快出聲應答。

06-04_10-_54_42_052.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經過一陣詢問之後,被邀請進入烽燧。當然玄奘把第一燧的王祥與自己的情形都交代清楚,對方很高興地讓玄奘在燧內住了一晚。第二天王伯隴看玄奘攜帶的水袋容量不大,對即將要橫越戈壁沙漠者而言肯定是不夠的,於是給了玄奘一個大水袋與人馬飼料。臨別時還告訴他:

    「師不須向第五烽。彼人疏率,恐生異圖。可於此去百里許,有野馬泉,更取水。從是已去,即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師父您就不要向第五燧走去了,那邊守燧的人輕疏草率,很可能另生枝節。由這個方向直去一百多里遠,有一潭泉水,就叫《野馬泉》。可在那邊取水。只是接下來就是戈壁沙漠了,它直徑有八百里。古人稱之為《沙河》。那裏無邊無垠,也無鳥獸更無水草。)

    就這樣玄奘拜別王伯隴之後,一人獨自走向戈壁沙漠。這個沙漠古人稱之《莫賀延磧》,有著「廣大、無垠、無邊際」的語意。在這廣大的沙漠中,玄奘不但迷了路,還不小心打翻了水袋。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情況下,曾經四天五夜滴水未進,最後只能躺著等死。後來是甚麼奇蹟救了他呢?咱們莫賀延磧沙漠篇再聊!

 

    PART Ⅱ_旅行者的五峰燧

    一 玄奘與孫悟空_2016/06/05

    前幾天在洛陽參觀玄奘寺時,住持印觀師父得知我將循著玄奘步伐去旅行時,第一句話問我的就是:

    「你知道三藏法師是一個人獨自去取經的嗎?」

    「我知道!『趁危遠邁,杖策孤征。』」這是唐太宗李世民對法師出行的形容詞。

    不過你如果把這個問題向瓜州人民詢問的話,他們肯定會給你不同的答案。至少他們會理直氣壯地把石磐陀如何砍材搭橋的故事告訴你一遍,甚至還會帶你去看看歷史在牆壁上留下的一些證據。

    在瓜州所有的洞窟壁畫中,有關玄奘取經的圖畫共有六幅。其中光是榆林窟中就有第二、第三及第廿九窟三幅壁畫,有描寫到玄奘取經的部份過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三窟內,一幅叫做普賢變的壁畫。在這幅壁畫的左方一小部份,描繪的是一位僧人站在岸邊,遙遙拜向圖畫中央的普賢菩薩。這僧人剃光頭、穿僧衣、打綁腿做遠行狀,所以一看就明白這是玄奘。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他的身後有一隻穿著跟他差不多的猴子。看他頭手臉的長相與毛髮,可以肯定這根本就是一隻猴子穿上衣服後,再放大到跟人一般大小。你說這根本就是在描寫孫悟空對不對?不!不!這是西夏(宋朝)時期的壁畫作品,這個時間比吳承恩在明朝寫西遊記,還要早上了三百年左右。所以在這幅壁畫完成時,這世上根本就沒有西遊記這本書,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孫悟空這個名詞。那麼這幅畫作中的猴子是憑空想像的嗎?肯定也不是!而這答案就出現在另外一幅壁畫中。

06-06_10-_43_52_027.JPG

2016/06/05翻拍自瓜州博物館複製品

 

    在瓜州東南方向約九十公里左右有個橋子鄉,這裡有處東千佛洞。在東千佛洞的第二窟中,有一幅命名為水月觀音的壁畫。在這幅畫的左邊中央部位,也有著類似的玄奘取經圖。不過這裡站在玄奘身後,雙手合十遙拜水月觀音的,雖然也是尖嘴猴腮,但是一看就是個人。其實這個人我們都認識,那就是玄奘在瓜州所收的在家弟子_石磐陀。

06-05_16-_31_53_090.JPG

2016/06/05翻拍自瓜州博物館複製品

 

06-05_16-_32_24_091.JPG

2016/06/05翻拍自瓜州博物館複製品

 

    石磐陀是個胡人,可想而知毛髮應該相當濃密。但還不至於畫成像榆林窟那般像似一隻猴子吧!原來石磐陀經玄奘授五戒後,雖然只是個在家弟子,但也可以算是半個僧人了。 因為他是個胡人,所以當地傳說中的石磐陀,就以「胡僧」稱之。因此東千佛洞的壁畫玄奘身後,就是跟隨著一個胡人的圖畫。胡僧啊!胡僧!稱呼久了之後,當地人的口音卻與猢猻給搞混了。而猢猻就是猴子的意思。所以在瓜州這一帶口耳相傳了幾個世代後,胡僧就變成是一隻猴子(猢猻)幫助玄奘過葫蘆河了。因此人家是修練成仙,石磐陀卻是修練成猴了。這也算是當地人民給石磐陀一點小小的懲罰吧!誰叫他鬼迷心竅,意圖想要殺害玄奘法師。

    所以由此我們也可以明白,明朝的吳承恩他所書寫《西遊記》時,必定是採集了諸多民間傳說,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所以才有這部天馬行空的四大奇書之一的出現。

06-05_17-_07_32_109.JPG

2016/06/05翻拍自瓜州博物館複製品

   
 

第一烽燧燧與玄奘之路_2016/06/04 

    瓜州縣城西北43公里處就在312國道的北側有一處直徑約12公尺的大土堆這裡是漢魏晉唐以來出大戈壁沙漠的的一個關卡名叫白虎關當地人稱之為白敦子據唐史專家周連寬先生的考證這就是當年玄奘繞過玉門關後再行八十餘里路的第一個烽燧也就是校尉王祥所守的第一個烽燧。玄奘當年是在怎麼樣的情況與心情來到這個地方呢?

06-04_16-_13_34_102.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06-04_16-_18_15_107.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06-04_16-_15_07_104.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據光中法師編輯的《唐玄奘三奘傳史彙編》推測,「……據八月初起行以為推算,瓜州動身時為十一月中旬。」所以玄奘是在西元627年的十一月中旬,開始踏上他的偷渡之路。

    玄奘大師真的選了一個不是很好的時間來闖這個第一烽燧禪宗的雲門法師曾說過_「十五日月圓之後日日是好日」他說的是一個人的心境圓滿之後,每一天都是好日子。但是對於玄奘來說月圓之後的夜晚,肯定不是個適合偷渡的日子。在那個星月爭光如白晝的月夜,玄奘躲在沙丘之中的陰影裡靜待夜色降臨當時的玄奘是如何心情的呢石磐陀所說「「一處被覺,即是死人。」會給他帶來多少壓力呢?他曾猶豫嗎?他會恐懼嗎?

    在涼州的都督李大亮也好,瓜州的刺史獨孤達也罷,要不然州吏李昌也是一樣,他們都是文官。玄奘面對他們時他都還只是意圖偷渡而已,都還有機會為自己辯駁。但現在不一樣了,他已經越過玉門關八十餘里。他不但是現行犯,而且接下來要偷水是為了繼續偷渡做準備。再說他面對的是攜刀帶箭的守燧官兵,難怪正當玄奘取水的時候,一聲招呼也不打就一箭射將過來,還差點射中他的膝蓋。而且一射再射毫不留情「……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颯來,幾中於膝,須臾更一箭來。………

    當地人稱白敦子的白虎關西邊有個水池。它是個湧泉至今依舊存在,而且面積還不小。水池距離白敦子好幾十公尺遠,呈現橢圓形。寬度最長近百公尺。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守關人員夠精明的話,他們會用人造圍籬將水池四周隔離起來,只留下靠近關卡的最近點,預留一處開口。這樣一來既不影響自己取水的方便性,又可以把監視面積縮小到一個點,而不會有所遺漏。不過這距離也有好幾十公尺。玄奘在書中描述第一箭差點射中膝蓋之後,隨即第二箭又馬上射將過來。看樣子守關官兵是玩真的,而不是僅僅警告性的射擊而已。原來玄奘沒有當場被射殺,是因為現場有四五十公尺的距離,加上射箭之時天色昏黑的結果,而不是官兵有意箭下留人。看來玄奘真的是命大!要不然就是菩薩保佑。

06-04_16-_08_19_095.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06-04_16-_10_46_098.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拍完白敦子的照片之後,隔著水池的對岸看到一塊新立的大石塊,上面刻著「玄奘之路」。我想到早上參觀鎖陽城 的塔爾寺 時,好像在那兒也有看到這四個字。趕忙把相片叫出來, 才發現塔爾寺那邊一段樹樁上的牌子, 不但這四個字的字體編排的一模一樣,連玄奘的LOGO也無兩樣。我心想當地政府為了開展觀光事業,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把玄奘取經的故事運用到如此淋漓盡致。只要跟唐僧沾上一點關係的地點,都被他們冠上「玄奘之路」了。

06-04_16-_29_21_117.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06-04_11-_04_02_060.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當我把這樣的想法跟當地人請教時,才發現事實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子。原來這個「玄奘之路」,是一個從2005年就開始的沙漠越野活動。它的主要對象包含大陸、港、澳、台、新加坡等,所有華語商學院的EMBI學員。它的項目包括商學院戈壁挑戰賽、戈壁成人禮、刀鋒領導力實踐營。其中以戈壁挑戰賽為主軸。今年已經第十一屆了,所以又稱之為「戈十一越野賽」。這是一趟順著玄奘當年第一夜正式偷渡的路徑,由瓜州鎖陽城的塔爾寺出發,經過四天三夜穿越112公里的莫賀延磧(戈壁)沙漠,抵達玄奘所闖關的第一烽燧_白敦子為止的越野競賽。今年的正式活動由五月廿二起共四天行程,總共有兩千多人參加。之所以選擇戈壁沙漠這裡原因,是玄奘在這裡歷經被背棄、叛殺、迷路、失水等等諸多磨難。當時他的心裡應當徬徨、驚恐、猶豫等等煎熬,然後憑著「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的堅忍精神,而最終才能西去取經成功。所以整個越野賽的主題,就訂在理想_行動_堅持這個主軸。好讓參與者在活動中,體認成功與堅持的必然性。對於參予活動的年輕學子而言,這應該是一個非常棒的生命歷練。

 

    有一點很難能可貴的是,我六月四日來到鎖陽城的塔爾寺,跟白敦子這兩個起、止點時,前後僅僅十天的間隔,現場已經一點大批群眾曾經來過的痕跡都沒有了。真的除了腳步其他都沒留下,這一點主辦單位真的做的很好。另外中國年輕一代的環保概念也強化很多了。   

06-05_09-_57_02_023.JPG

2016/06/04攝於瓜州

 

arrow
arrow

    travelerch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