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唐僧去旅行12_竭槃陀國篇(新疆塔什庫爾干)

06-16_19-_23_44_182.JPG

 

PART Ⅰ_唐僧的竭槃陀國(塔什庫爾干)

 

 

唐貞觀十七年(西元643年)

玄奘在印度婉拒了當時印度最大的國王_戒日王,一個較為安全、舒適的建議;也就是由海路坐船回大唐的建議。為的是當日他跟義兄高昌王有個約定,那就是取經回來後到高昌國定居三年,同為該國的老百姓講經說法。所以玄奘由南印度、中印度、北印度然後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今日的中國境內的塔什庫爾干,千里迢迢準備去赴義兄麴文泰之約。此時他所經歷的第一個國家叫竭槃陀國。他們

自稱云是至那提婆瞿呾羅(唐言漢日天種)。此國之先,蔥嶺中荒川也。昔波利剌斯國王娶婦漢土,迎歸至此,時屬兵亂,東西路絕,遂以王女置於孤峰,極危峻,梯崖而上下,設周衛警,晝巡夜。………。」

他們自稱「至那提婆瞿呾羅」,漢文的意思是【漢日天種】。這個地方早先是蔥嶺中的一片荒原。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波斯王,要娶一位漢族公主為妻。當迎親隊伍迎回到這裡時,卻碰到當地賊寇興兵作亂。當時顧慮新娘子的安全,於是將她安置在一個孤峰上。那個山峰極為險峻陡峭,只能靠攀爬懸梯才能上下山峰。下設有警衛,晝夜都有人巡邏。就這樣戰戰兢兢三個月過去了,好不容易賊寇已退、兵亂平息。正當他們將要繼續啟程之際,卻發現新娘子有身孕了。迎親使臣非常惶恐對他的下屬說:「王上命令我們迎娶新娘,沒想到剛好碰到賊寇作亂,我們只得暫時安頓在這荒郊野地之中朝不保夕。現在端賴王上的德威,賊寇已退即將回國。沒想到未來的王后卻有了身孕,這件事讓我憂心忡忡。明知大禍臨頭,卻不知葬身何處?今天一定要將肇事者抓出來,然後問罪伏誅。」就這樣一陣問訊偵查,卻也毫無結果。

這時候新娘子的侍女告訴使臣:「不要再互相怪罪了,這是天神來相會的結果。每天中午就會有一男子,從太陽裡騎著馬匹來與我主人相會。」

使臣聽完說:「如果真是這樣!那要如何來洗刷我的罪過呢?回去的話必定被王上問罪誅殺,如果留下王上也一定會派兵追討。如今我是進退失據,不知如何才好。」

使臣的手下說:「這是天大的事情啊!可是又能怪誰呢?我們不如待罪境外,過一日算一日吧!

於是他們就在這山峰上築起宮室,並在宮室之外壘起牆垣,周長有三百多步。同時擁立那位新娘子為主自立稱王。

等到那位女子產期屆臨,生下一子容貌極其俊俏。於是母親代理政事,由兒子稱王。這個小孩長大後能夠騰雲駕霧、呼風喚雨。他的威德與聲名傳播遠方,鄰國異地莫不稱臣。等到這個國王得享天年壽終正寢之後,族人們將他葬於這座城東南方一百餘里的一處大山巖的石窟中。他的屍體經風乾後至今不壞,看上去像是一個較為瘦弱的人在睡覺而已。國人會按時為他換衣服,並常更替鮮花。他的子孫代代相傳至今。因為這位先祖的母親是漢人而父親是太陽神,所以自稱【漢日天種】。他們這個族的人相貌像漢人,頭戴方冠卻身穿胡服。

玄奘所說的竭槃陀國人,實際上就是今天的塔吉克人,又自稱為「鷹的傳人」。由此判斷他們應該是一個崇拜太陽與天鷹的民族。

這個國家「及至無憂王命世,即其宮中建窣堵波。其王於後遷居宮東北隅,以其故宮,為尊者童受論師建僧伽藍,臺閣高廣,佛像威嚴………。」

等到這個國家傳到無憂王統治時,他在宮中建立了一個佛塔。後來國王遷到王城的東北角,然後將自己原先居住的皇宮,為「童受論師」改建成成一座寺廟。這座寺廟的亭台樓閣高大廣闊,佛像威嚴………

所謂的「論師」,是佛教裡的一個敬稱。佛教把所有經典分成經、律、論三大類,統稱「三藏」。凡精通所有經文者稱之「經師」。終其一輩子極其嚴格遵守出家戒律者為「律師」。另外像上文提及的童受「論師」,就是對精通論藏者的稱呼。所謂的「論」是論述與佛教有關的哲學議題的著作,如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或龍樹菩薩的「中觀論」(簡稱中論)等等。凡是能夠寫出「論」書而又廣為流行的法師,大都是屬於一代宗師。因為他們對佛教的所有經典都已經融會貫通了,才能對經典寫出自己的見解。另外如果有人能對經、律、論三大類經典都精通的法師,就敬稱其為「三藏法師」。歷年來最有名的「三藏法師」,即為玄奘大師。後人皆敬稱其為「大唐三藏」,而避開他的法名。而這就是吳承恩筆下「唐三藏」這個名詞的由來,而不是因為主角姓唐名三藏。其他我們耳熟能詳的三藏法師,還有東晉的鳩摩羅什法師與法顯法師等。

 

回歸正傳;我們繼續談這位童受論師。

「尊者,呾叉始羅國人也,幼而穎悟,早離俗塵,遊心典籍,棲神玄旨,日誦三萬二千言,兼書三萬二千字。故能學冠時彥,名高當世,………其所製論凡數十部,並盛宣行,莫不翫習………」

童受尊者是呾叉始羅國人,從小就聰明穎悟,很早就脫離塵俗,專心遊獵經典,全神貫入於深奧的佛理。他每日要誦讀佛經三萬兩千言,並書寫經文三萬兩千字。所以學業能夠超越同儕,並享有很高的名聲。………他所撰寫的十幾部論述,全都被廣為流傳爭相學習,所以他堪稱是大師級的經論師了。在當時的印度就有如此的說法_「東有馬鳴,南有提婆,西有龍猛,北有童受。」號稱四輪太陽照耀當世。因此這個國家的無憂王聽到尊者的盛德之後,起兵攻打伐呾叉始羅國透過這種威脅的手段請得童受論師後,並為他建造了這座寺廟,昭示眾人以瞻仰論師。

 玄奘接下來描述王城東南方三百餘里的地方_

至大石壁,有二石室,各一羅漢於中入滅盡定,端居不動,視若羸人,而竟無傾朽,已經七百餘歲矣。」

(到了一個大石崖,崖上有兩間石窟裡面各有一位入滅盡定的羅漢端坐在那裏一動也不動看上去非常瘦弱卻沒有腐壞。已經有七百多年了。)

玄奘在這裡的描述,讓人聯想到烏魯木齊博物館裡所展示的乾屍新疆由於氣候非常乾燥所以人死後在某些條件適合之下水分迅速被蒸發掉了使得細菌無法生存然後屍體就以乾扁的狀態下被保留了下來就像玄奘在此形容的景象_「形若羸人膚骸不朽。」(外表看起來像是個較為瘦弱的人,皮膚、骨骸都沒腐壞。)

很奇怪的是玄奘不只在這個國家,有看到這種入滅盡定的修行者。在接下來的烏鎩國、斫句迦國以及瞿薩旦那國都有這種修行人的描述。這應該就是佛陀時期所謂的外道了。

在佛陀住世時期的印度,是一個各類思想極其爆發的時代,所以經書上就有「外道六十二見」的說法。其中有六股較為成其氣候的修行風潮,《梵動經》上稱之為「六師外道」。其中的一股苦行者( 苦行論者_領導者為乾陀若提子,就是從事這種入滅盡定的修行。由此可見當初由印度傳入西域的宗教思想,不僅僅只是佛教一股而已。

不過我想就算佛陀在世的話,祂也不會贊同這種自我毀滅的修行方式。因為祂老人家就是歷經了六年,幾乎是不吃不喝、不遮風避雨的苦行生活後,才體會到肉體的摧殘,只會讓生命能量流失,而無益於靈性的解脫,更無助益於寧靜彼岸的抵達。於是接受了一位牧羊女所供奉的「乳糜」,才慢慢恢復了體力,然後得以進行接下來的菩提樹下的思考。

由於佛陀自己親身體驗的結果,後來祂教導人們要實行中道(詳附註)。也就是要避免嚴苛苦行,同時也迴避其他放逸奢華兩種極端。

無獨有偶地;這個區域除了都有這些外道修行者留下的遺跡之外,還有很多神鬼傳奇的描述。我想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南疆這一帶,在這民智初開之際,神鬼多、傳奇多也無可厚非。只是多說無益,我們簡略之。

法師越過蔥嶺後,在竭槃陀國休息了廿幾日才離開。接著走了五天後,碰到一群盜賊。同行的商人們驚恐之下,競相攀爬山壁逃離。可惜戒日王送給玄奘用來運載經書的大象,驚恐之下掉到河中溺斃。等到盜賊離去後,玄奘才又和商人們往東離開帕米爾高原。終於要進入佉沙國了,這個國家位於今日的新疆喀什。很多旅遊書都說「沒到過喀什就別說你來過新疆」,那這麼說的話;玄奘是確確實實到過新疆了。這個絲綢之路中、南雙線,在西端的交會點,應該是集繁華與富庶於一方吧!玄奘又是如何描述這個城市的呢?我們佉沙國篇再聊!

 

附註:佛陀的中道思想;說的不僅僅只是物質上的不放逸奢華與不嚴遵苦行而已,最主要的還是在思想上的保持中道。根據《雜阿含262經》的紀載;「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如實了知世間是因緣而生,所以不執著於「無」。更因如實了知世間是因緣而滅,所以也不執著於「有」。這就是佛陀不執著於「有」與「無」兩邊,而說的「中道」。)

 

 

PART Ⅱ_旅行者的塔什庫爾干與紅其拉甫(古竭槃陀國)

IMAG0714.jpg

 

2016/06/16新疆喀什

新疆的喀什跟內地因為有時差的關係,所以早上十點的街頭,看起來就像內地的七、八點般地冷清。

我比約定的時間約略早了一點下到青旅的櫃台,值班的人員告訴我;車子已經在門口等候了。出了門口果然看見一部七人座的廂型車停在門口。

我問:「這是要到塔縣的車嗎?」

「是啊!是啊!」

就在司機即將接過我的行李前,櫃台的小姐衝出來對我喊著:「陳先生那不是你的車,你坐的是對面那部。」

我一看心想〜那更好對面是一部越野車,至少馬力強一點吧!我前天付的拼車費是四百塊、兩天,那演ㄑㄧ這部七人座應該會便宜一點了喔!

06-16_12-_08_45_009.JPG

剛剛那一幕差點搭錯車的情景,沒有逃過我的拼車師傅眼睛。他笑笑對我說:

「你搭那部車到不了塔縣的!」

「為什麼?他也是要到塔什庫爾干的啊!」

「他的車子底盤太低了,這一路坑坑洞洞的。」

「這一條不是通往巴基斯坦的公路嗎?這種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道路,怎會是坑坑疤疤的呢?」

「正在修路唄!」

「喔!」

我邊說邊把行李丟上車。果不其然出了城區沒多久就碰到修車路段,來往砂石重車更是把路面壓的坑坑洞洞的。

咱們今天這位司機是位中年人。人是不錯;只是太過忠黨愛國又話多了一點,而且話頭一開起來就沒完沒了。在這修路的路段上一聊起勁,手上的車速掉到只剩下四十公里左右而已。等到幾部軍用卡車把我們狠狠甩在屁股後面,然後帶起滿天灰塵後實在受不了了。

我說:「你以這種速度繼續走的話,我們還沒到塔縣,剛剛那部七人座的車肯定先到達了。」

他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踩下油門,擺脫那鋪天蓋地的風沙。

 

06-16_12-_08_07_008.JPG

 

06-16_12-_06_42_006.JPG

06-16_18-_21_57_140.JPG

我們這位司機是個少數民族,但是漢語講的很好。他是專門跑青旅的拼車路線,所以車上還有著住其他青旅的學生。一位來自廣州、另一位是內蒙人、還有一位青年剛剛約在十字路口接的人。這位青年姓陳,在雲南瀘沽湖邊開民宿。有人告訴他塔縣的卡湖極美、極靜、也更原始,於是他一翻就翻過了整個青藏高原來到南疆。他準備在卡湖住個一、兩夜,再搭車進塔縣。

06-16_14-_59_03_035.JPG

06-16_15-_06_01_048.JPG

06-16_15-_05_40_047.JPG

這個司機是個老手,沿路景點都會主動讓我們下車拍照。

06-16_18-_29_47_160.JPG

他問我們要不要在卡湖邊的遊牧民族家午餐?經過我們同意後,就開始打電話聯絡當地他熟識的人事先做準備。於是離開喀什約五、六個小時後,我們抵達了這個讓小陳一下子翻過整個青藏高原的卡拉庫里湖了。

IMAG0747.jpg

 

 

雲南的瀘沽湖我在2009年也去過。卡湖真的比瀘沽湖更靜、更原始,但是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美。卡湖的美勝在與天地融合而形成的混然一體,另外還有它身處高原的寧靜與清新。而瀘沽湖則多了份當地少數民族人文的加持。尤其是我在1992年第一次自己進入中國自助旅行時,就已經聽到在雲南一處非常偏遠的山區,那裏的居民有著「走婚」的風俗,就對它不由自主地增添三分幻想。後來才知道那個偏遠的山區,還有個風景極美的瀘沽湖。只是不知道這幾年來,它又多添加了幾分商業氣息罷了!

我還記得當年就是因為在瀘沽湖上,驚豔於附近丘陵的光影之美。但是始終拍不出效果後,回到台灣才開始學習拍照、攝影的原由。

06-16_16-_22_36_081.JPG

06-16_16-_28_03_086.JPG

06-16_16-_29_43_094.JPG

卡拉庫里湖當地人稱之「聖湖」,而一般人簡稱「卡湖」。它就位在中巴公路旁邊,只要是上塔縣的車子,都會路經此地。這裡海拔有3650公尺高,所以略顯微涼,不過空氣倒是很清新。當地的居民就是塔吉克人,自稱是「鷹的傳人」。這裡沒有自來水、電,居民用的就是卡湖的水,而這湖水來自雪山的融化。另外部分居民屋頂設有太陽能板,所以晚上室內可以藉著白天儲存的電力點燈。視線之內看不到有小耳朵之類的東西存在。

06-16_15-_38_06_064.JPG

06-16_15-_40_08_066.JPG

06-16_16-_41_34_106.JPG

 

 

今日卡湖的天氣真是完美到不行!藍天、白雲搭配著遠方的氈房、碧雪,映射到無風的湖面,整個倒影效果真是完美到了極致。尤其是那裊裊炊煙更是提醒了我;我不是身處畫像之中。……喔我的老天爺啊!您都快比得上Photoshop了!

我承認僅僅這個卡湖的景致,就可以讓這次上高原的長途跋涉了無遺憾了!難怪小陳會為了它不惜翻過整片青藏高原,千里迢迢只求一會。

06-16_16-_22_36_081.JPG

06-16_16-_28_03_086.JPG

06-16_16-_29_43_094.JPG

06-16_16-_36_51_100.JPG

06-16_16-_37_34_102.JPG

06-16_16-_49_42_113.JPG

06-16_17-_29_56_132.JPG

IMAG0708.jpg

IMAG0746.jpg

06-16_16-_29_31_093.JPG

 

離開卡湖繼續前行一個多小時後,我們抵達了塔什庫爾干。雖然已經晚上七點多了,但是因為時差的關係,所以天色還很亮。看樣子約莫是中原的下午四、五點左右光景。找到了下塌的青旅後,拼車的司機建議我們趁著太陽還沒下山前,先去阿拉爾濕地走走。至於石頭城這個景點,則建議明日八、九點還沒開門前就翻越矮牆過去。如此除了可以免去門票一張外,還能趕在十點邊檢站開門時,申請上紅其拉甫口岸的通行證。

就在我們去濕地的途中,早上那部七人座廂型車也到塔縣了。看樣子早上司機的對它的評語,只是同行相忌罷了。

阿拉爾國家濕地就在石頭城山丘下方,這裡水路縱橫伴著青草鬱蔥,散置其間的牧民氈房與牛羊,更是書寫著一份清閒與慵懶。整個感覺很棒!很世外!

06-16_19-_11_45_171.JPG

06-16_19-_14_28_173.JPG

06-16_19-_14_57_174.JPG

這裡海拔才3000公尺出頭,又是在群山之中。所以即使傍晚七點多了,還不至於顯得太過清冷。旁邊山丘上的石頭城在斜陽的光影之下,襯著遠山倒是顯得斑駁與荒涼。這趟旅行總共卅二天,所拍影像應該有好幾千張。但是此刻站在溼地上所抓住的石頭城光影,卻是整趟旅行最為滿意的一張。

 

 

 

06-16_19-_19_17_178.JPG

06-16_19-_30_55_203.JPG

06-16_19-_31_47_204.JPG

06-17_08-_24_04_033.JPG

 

「城依峻嶺,北背從多河,其河東入鹽澤,……」_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國大都城基大石嶺背徙多河。」_大唐西域記

06-16_19-_23_44_182.JPG

這是一千四百年前玄奘對石頭城的描述。由這個角度觀看此城,伴著玄奘對此城的由來採集到的傳說_「漢日天種」。倒是多了份幻想,也顯現了幾分的淒美。只是我不禁懷疑;當年被群臣層層保護在山上的漢人公主莫名其妙懷孕了。依據恃女的說法是;每日中午都有一人自太陽騎馬出來與公主相會,所以公主才會有了身孕。可是看這丘陵並不高,也沒有很陡峭。有心人士想要偷偷爬上去,似乎並不會太困難。難道「漢日天種」的傳說只是個美麗的誤會?

去!想到那兒了。

06-17_08-_50_22_069.JPG

 

2016/06/17新疆塔什庫爾干

早上八點半左右天剛亮沒多久,我們就如司機所說地進入了石頭城。不是我迫不急待想要一睹漢人公主的風采,而是還要趕在十點邊防檢查站開張前,去申請到紅其拉甫口岸的通行證。

 

06-17_08-_04_11_002.JPG

06-17_08-_07_14_008.JPG

 

 

 

06-17_08-_20_52_029.JPG

06-17_08-_24_56_034.JPG

 

 

 

06-17_08-_48_23_066.JPG

06-17_08-_50_22_069.JPG

這個石頭城雖然地處偏遠的帕米爾高原,但是出現在漢人書籍的紀載卻很早,這應該是跟這個國家地處絲綢南路上有關係。根據北大季羨林教授的考證;在所有絲綢之路中,以絲綢南路是被最早開發的,所以這裡也較早被記錄在中國的典籍之中。在漢朝時這裡就有個叫「蒲犁國」的國家,後來改朝換代後稱為「竭槃陀國」。這裡首次真正納入漢人統管的時間是在唐朝。在大唐勢力最為鼎盛之際,全國總共設有十個節度使區。這十個軍區各有受其統屬之州、軍、鎮、城與守捉,而這個石頭城曾經為大唐一朝安西都護府管轄之下的「蔥嶺守捉」。

另外清朝也在此設立了「色勒庫爾回莊」與「蒲犁廳」,作為此地的行政中心。只是這個代表兩千多年來,塔什庫爾干河谷地區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的石頭城,同樣只能孤寂地在高原中承受著歲月的流逝。

早上八點(內地時間約六點)天剛亮就進入了「石頭城遺址」,此處據稱與「南京石城」與「遼寧石城」並稱為三大石頭城建築。整個景區散佈著大大小小的石塊,不過進入景區不久就有著木棧道導引,所以倒也好走。只是整個景區只剩城墎,至於內部的建築物也都早已坍塌,剩下一些土塊與石塊。這裡的規模比起交河古城或高昌古城小了許多,甚至比起蘇巴什佛寺遺址都不到五分之一,只不過它們同樣的是;都在歲月中緊盯著荒涼,在滄桑中述說著輝煌。

 

06-16_19-_44_55_220.JPG

06-17_08-_15_23_020.JPG

06-17_08-_18_36_025.JPG

06-17_08-_35_00_049.JPG

06-17_08-_46_18_064.JPG

06-17_08-_44_31_062.JPG

 

早上九點四十我們準時出來跟司機會合,然後一起到鎮邊準備申請去紅其拉甫口岸的通行證。早在昨天上山途中之時;我看司機是跑這條路線的老手,所以就請教了他一個問題〜一個台灣人能不能去到紅其拉甫口岸看一下?

他回答〜應該沒關係吧!你又沒要出境,只是去看一眼而已。

06-17_09-_48_33_075.JPG

06-17_09-_55_32_076.JPG

他的輕描淡寫的態度一下子燃起了我的希望之火,因為我事先蒐集的資料是台、港、澳人只能抵達塔什庫爾干,而無法去到紅其拉甫口岸。也就是這個緣故,所以旅行出門前我把打包好的羽絨衣再掛回衣櫥。只是……可惜的是畢竟中國海關不是師傅他家開的。所以一到邊防檢查站拿證件申請時,我馬上被打了個回票,通行證上只允許三人成行(含司機,小陳留在卡湖。),這裡面並不包含我。

06-17_11-_14_30_093.JPG

 

抱歉!接下來的行程可能帶給當事人困擾,所以文字部分請容許我將它省略。

 

06-17_12-_35_49_117.JPG

IMAG0738.jpg

IMAG0739.jpg

 

06-17_12-_31_02_109.JPG

06-17_12-_33_08_113.JPG

06-17_12-_34_09_116.JPG

…………哇!這裡實在太冷了,我再次後悔沒帶齊保暖的衣物。兩個夥伴因為剛剛已經來過,所以都不願再下車。因此我在邊界大門跟界碑上胡亂拍了幾張相片,也就趕緊躲回車上。

我問他們:「你們有誰知道這邊的海拔高度嗎?」因為我在台灣下載的海拔高度APP,一進到內地就開始亂跑。

「剛剛看了4733米。」

「哇!難怪這麼冷。」我從剛才一到口岸就開始持續後悔,這次旅行出門前把保暖衣物從行李箱拿出來的決定。只是有誰能想的到;到南疆旅行要帶羽絨衣?

「聽說以前舊的口岸更冷!那時就設在高度5000多米的地方,後來就是因為太高、太冷了才遷移到這個地方。」

我心裡念著〜5000多米?那不就跟珠峰大本營差不多高了嗎?近年來上高原有兩次狹心症發作,一次是剛剛;另一次就是海拔5200公尺的珠峰大本營了。幸好急救藥物都有帶在身邊,所以才都運氣夠好能化險為夷。

我突然想到:「你們上塔縣都要申請嗎?」

「要啊!在喀什就要申請了。」

「你們在喀什申請上塔縣,然後在塔縣再申請去口岸?」

「是啊!」

「你們的通行證可以借我拍一下嗎?」

「可以啊 !」

06-17_19-_30_10_178.JPG

玄奘大師托您與其他人之福,終於有幸來到紅其拉甫口岸。接著咱們該下山去喀什……喔不!我是說接著下來咱們該去佉沙國(位於今日的喀什)了。

 

arrow
arrow

    travelerch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